46年过去了,1972年奥运会男篮决赛对阵当时的篮球冠军美国队时,前苏联男篮在最后3秒的“压哨球”依然充满激情与争议。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苏联篮球队合影
比赛亮点
1972年9月10日,奥运会男篮决赛在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为了迎合美国的观看需求,男篮决赛被安排在当地时间晚上11点45分举行。当时,除了前苏联篮球队的球员和教练,世界上其他人都认为美国男篮将轻松获胜。
甚至在决赛前夕,慕尼黑奥运村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也成为苏联当局避免与美国正面冲突的契机,前苏联早已想好了退出这场意识形态争端的办法。
他们甚至准备了电报和新闻发布会,但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他们的队长身上。是这位队长首先提出以恐怖袭击为借口退出比赛,也是这位队长最后后悔了。他最终选择了与政治无关的篮球。
电影中的教练(左)和队长(右)
活动回顾
真正到了决赛那一天,美国男篮从热身赛一开始就给前苏联男篮施加压力,热身赛中就开始用扣篮轰炸篮筐,怀揣着36年连胜的骄傲,迫不及待地想要马上开始比赛表演。
但骄傲的美国男篮却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前苏联队从第一节开始就一直压制着美国队,上半场结束时以26-21的比分领先。天知道中场休息时两队的更衣室里发生了什么。下半场,前苏联队一度取得两位数的比分优势。
美国男篮被逼到了利用规则的地步,增加了身体对抗,还做出了一些规则允许的“肮脏动作”,当然这些动作在后来的篮球发展史上是绝对不允许的。
故事的第一个高潮在第四节还剩6分钟的时候开始,美国男篮开始慢慢缩小分差,骄傲的梦之队开始看到逆转的希望。
果然,在比赛结束前的最后10秒,出现了第二个高潮。当美国男篮以48-49的比分,只落后1分的时候苏联篮球巨星,美国队的防守让他们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凯文乔伊斯成功判断了前苏联队的传球路线,成功断球。随后道格科林斯得球后立刻反击,并造成犯规。最后3秒,前者两罚全中,将比分反超。全场支持美国男篮的人们已经开始庆祝苏联篮球巨星,包括美国队的球员和教练。
但篮球的魅力就在于苏联篮球巨星,你不该高兴得太早,不到最后一刻,比赛结果都是未知的。
争议三秒
最后也是最让人揪心的高潮发生在这三秒内,前苏联队竟然有三次重返赛场的机会。
第一个三秒,前苏联队从底线发球,然而球刚一离开他们的手腕,终场哨声就响起,关键时刻计时器失灵,只剩1秒,领队跑到技术台抗议,在国外主场,他们勇敢地迈出这一步,于是有了第二个三秒。
第二次三秒局面再次发生,是在前苏联队发球失误的时候。这次又是领队抱怨计时器。计时器为什么从53秒开始计时?比赛明明只剩下3秒,就算从53秒跳到50秒,也还是3秒。然而这并不符合规则。慕尼黑值班技术代表原本是想拒绝前苏联队的投诉的。可这时,时任国际篮联秘书长的威廉·琼斯举起三根手指,支持前苏联队的要求,于是有了第三次三秒局面。
国际篮联秘书长威廉·琼斯资料照片
最后三秒,耶杰什科在后场掷出超远距离发球,前场的亚历山大·别洛夫强行顶过福布斯和乔伊斯两名美国球员,在两名美国球员的夹击下篮下出手,球击中篮板入篮,前苏联队以51比50战胜美国队。
虽然美国随即提起上诉,但最终以2票赞成、3票反对被无情驳回,而“美国队迟早要失败,我觉得他们最好还是输给我们”那句经典台词也成了现实。
这充满争议的“三秒”,让俄罗斯篮球载入史册,一群有“信仰”的人,用三秒改写了篮球历史。
亚历山大·别洛夫
1、慕尼黑压哨球的主角亚历山大·别洛夫在压哨球6年后去世。或许正是那场备受争议的3秒给了主角继续与病魔抗争的勇气,这场战胜美国男篮的比赛让他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间接帮助他延长了6年的生命。
2、曾七次夺得奥运冠军的美国队拒绝接受银牌。至今,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12枚银牌仍躺在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的仓库里。
3. 大学生肯尼·戴维斯是美国队中被压哨球击败的队员之一,他将这一备受争议的压哨球描述为“令人震惊的打击”,并立下遗嘱,他的家人永远不会接受这枚银牌。“我的妻子丽塔、儿子吉尔和布莱恩永远不会接受 1972 年奥运会的奖牌。你永远不知道死后会发生什么。有人可能会得到这枚奖牌,但肯定不会是我的儿子、孙子,甚至曾孙或玄孙。对我来说,它不是我的。”
4、1988年汉城奥运会男篮半决赛,前苏联队以82比76击败了由全美各地高校精英组成的美国队,将其挡在决赛之外,成为历史上唯一一支两次战胜美国队的球队。
5、两次败给前苏联男篮,催生出真正的美国梦之队。随后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乔丹、魔术师、伯德、巴克利等NBA巨星联手,为全球球迷奉献了一场篮球盛宴。梦之队让全世界知道了美国真正的篮球实力。
没有人可以轻易成功,也没有永远不被打败的团队。这部电影乃至整个故事都诠释了一个道理:人要有信仰,为信仰而活。加油!(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