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有思想有深度生活即教育

  • 时间:2024-03-23 09:19:50|
  • 来源:看球直播

有思想、有深度的生活就是教育

李明 校园足球联赛_李明足球个人资料_李明足球帅照

作者

李明东 诚涛执行董事

大邑县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副主任、四川省优秀教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专委会校园文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副秘书长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专委会委员、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成都市学术带头人。

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中国大地上掀起了风起云涌的“乡村教育”运动。 黄炎培、陶行知、颜阳初、梁漱溟……这些“乡村教育”运动的先驱者,作为进步教育思想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努力用教育手段和方法推动乡村教育核心精神内核的进步和创新。中华民族。 他们的乡村教育思想至今仍然熠熠生辉。

一百年后的今天,在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面对我国乡村教育最好的发展机遇,对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充满使命和责任的大邑乡村教育工作者用乡村教育的“乡村振兴”来“美丽与温度”谱写属于自己乡村教育的新诗。

为了不再尴尬:一所乡村学校的“国际化”之路

2015年,我们接待了新加坡养正小学的来访师生。 对于菜场小学这样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来说,这无疑是建校以来的第一次。 一切都太突然,也太正式。 校门口迎宾、座位、师生代表介绍和学校基本情况、校园参观、用餐,一切都按照规范程序顺利进行。 欢送宴会上,为了感谢学校的热情接待李明 校园足球联赛,养正小学的孩子们表演了多场即兴表演,有唱歌、跳舞、弹奏、书法、绘画……精彩的表演让菜场老师干部们为之惊叹。小学生傻眼了:作为东道主,我们的孩子只是看客,没有什么才华可以展示。 这起事件深深伤害了学校师生。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建立校本课程体系!” 校长在行政会议上下了决心,并表达了坚定的立场。 因此,在乡村学校建设规划中,学校自然将校本课程建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为学校的“国际化背景”,开办的第一门课程就是“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课程内容涵盖从接待、参观等各个方面,从礼仪培训、介绍大邑和新加坡的风土人情开始,逐步扩展到全球范围,“把世界带进校园,让学生看到世界”。 因为过去的“尴尬”,学校在国际理解课程的基础上,将篮球、太极拳、民族舞蹈、美术书法、川剧表演、川菜等纳入校本课程,融入其中配合国家课程建设“新六艺”校本课程体系。菜场小学的“新六艺”课程赋予了传统“六艺”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六艺”的最佳助推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近年来,菜场小学与养正小学的交流互访不断。 在菜场小学,新加坡养正小学的孩子们爱上了“新六艺”课程,一周后仍依依不舍; 养正小学李明 校园足球联赛,菜场小学的孩子们登台表演,精彩节目纷呈; 互赠礼物时,菜场小学孩子们制作的木版画、铁画、蜡染、剪纸等深受养正小学师生欢迎。 “新六艺”不仅是菜场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两校国际交流的桥梁。

“三访草堂”:百年名校寻根活动

为了打造学校的“农耕展”,即将从唐场小学退休的季老师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走访村庄、巷子,收集传统农具。 季老师在胡巷的一处农舍里发现了一个搅拌桶。 不幸的是,那天没有人在家。 后来他又去了,主人却以各种借口不肯同意捐赠。 于是季老师只好“草堂三遍”,买了水果和礼盒。 一切都准备好了。 他又骑着电瓶车到了门口。 当他看到一家人都在门前时,主人已经把门关上了。 季老师上前三步,打开门,递上了礼物。 主人不好意思地让季老师进了屋。 为了说服家人捐出“搅拌桶”,季老师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世纪唐小学”的历史和唐场小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主人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捐赠“搅拌桶”是一件光荣而有功的事情,最终同意了。 于是,唐啸的农耕展又增添了一件重要的“文物”。

唐场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 其前身是起义将领刘文辉创办的“惠德小学”,因夫妇俩名字中的“惠”、“德”二字而得名。 为了恢复学校的百年历史,校长带领全校教师,看望了唐小学退休教师、当地老人和校友,翻阅了文史博物馆和档案馆。 三四个月的时间里,收集到了许多珍贵的图文资料、实物资料和采访记录,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终于将因各种原因中断的学校传承串联了起来,带领学校与“读、读人、读物”的“三读”教育文化建设还原百年名校风貌。 “三访草堂”的季老师就是全体中小学教职员工为这一文化“寻根”的缩影。

纪念馆:点燃红色记忆

走进三岔小学,你会看到“红色教育纪念馆”矗立在学校的红色广场上。 殿前有革命烈士雕像,殿内陈列有大量文字资料、实物和图片。 农村小学为何要建纪念馆? 原来,解放前夕,不少川西地下党员在三岔从事革命活动,其中就包括三岔镇小学第一任校长田再中。 1921年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 担任三岔乡中央民族学校(三岔乡小学前身)校长期间,他白天教书,晚上积极参加各种革命运动。 在他的倡导下,三岔、元兴、王寺等乡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二五减租”等革命运动。 1949年10月下旬,年仅28岁的他被捕并牺牲在王寺营门口。

为了传承这段红色历史,学校团队与老师、家长、领导、专家进行碰撞讨论,就“红色文化,灵魂被点燃”的特色定位达成共识,提炼出“一个单一的红色文化”的文化主题。火可以燎原”,并提出“给心灵沃土”的办学理念,精心培育点燃生命之火的红色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学校建有“红色教育纪念馆”,设立“田在忠烈士奖学金”,开设了丰富的红色课程,建有“长征纪念公园”,高低不同的凳子和线条勾勒出红军长征路线地图。 串联起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历史事件,展现了红军万里长征翻越雪山、穿越草原的革命功绩。 还有设施齐全的“红星剧场”,可以表演情景剧、校园话剧,看“红色电影”、背诵“红色诗词”、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等,并定期携带出红色教育主题活动。

三岔小学由此成为大邑县红色教育基地、成都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学校、成都市新型优质学校。 先后荣获“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美丽乡村学校”、“全国传统文化基地学校”等称号。

和而不同、美与美同在:小微学校丰富多彩的课程

高山小学是一所典型的边远地区农村小微学校。 在这里,18位老师携手98名汉族、藏族、彝族孩子“和而不同,同享美好”,共同编织美好而温馨的乡村教育梦。

在美丽乡村学校建设中,高山小学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多民族美与美”的课程文化。 希望高中生能够在多元化的课程文化中丰富自己的世界观、感知外部世界。 世界之大,接触多彩的世界,学习多彩的世界。

“包钉画”课程基本就地取材,以废纸板、木板为基底,以大小不一的钉子为轮廓,以彩色废弃羊毛为笔触。 定期缠绕指甲以勾勒出图画的轮廓。 美丽的画卷、花瓶、气球、马头、民族服饰、车辆、汉、藏、彝文字……都包含在画中。 其中,师生共同创作的“一带一路”长卷绵延整面墙,气势磅礴。 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装点了校园。

在民族文化学习交流过程中,师生共同编排了《大提舞》、《竹竿舞》等民族舞蹈课程。 如今它们已成为学校课间的“标配”活动,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凸显了对我国不同民族风俗习惯和特点的尊重。

《班级文化创意课》是一门了解民族风情和特色的课程。 学校在让学生了解汉、藏、彝三个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加入了维吾尔族、苗族、蒙古族文化的元素。 每个班级学习一个民族的饮食、风俗、文化、人物等,并在班级文化布置中展示各个民族的特色。 这样的选择不仅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也开阔了他们的地域视野。

这里留下的不仅仅是师生们努力的成果,还有大家的温暖和美好的期待。 当然,节省了大量资金。 胡校长说:“高山小学的大部分孩子最终都会离开村庄,高山小学的很多老师也会离开高山。我们要把学校打造成师生成长的摇篮,让高山小学成为师生教育学习梦想起航的地方。”

长大后我会成为你:名师变村人

10年来,安仁镇学校共培养了3名特级教师。 他们坚守乡村教育,为乡村孩子的成长提供一片别样的蓝天。 以下是安仁镇学校最年轻的特教老师王晓峰老师的故事:

我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当我六岁,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遇到了我一生中最珍贵的人——我的初一班主任,一位年轻、美丽、温柔、平易近人的女老师。 她的粉笔字写得很漂亮,普通话也很流利。 教师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感染着我。 于是,教师梦的种子就在我心里种下了、发芽了……

为了这个梦想,我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学校,利用早读课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过着当“小老师”的瘾; 课间休息时,我悄悄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学习。 老师写道; 放学后,他经常约上几个朋友在竹林里玩“老师与同学”的游戏。 当他看到老师用笔在作业本上标记出鲜红的“100”分时,他感到的不仅是自豪,还有自信。 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拜和敬佩。 于是我在草稿本上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练习,终于写出了和老师一样的“100”分,引来了同学们的钦佩。

“我长大后就成为你。” 2001年9月,我怀着饱满的真诚和热情,带着青春的激情,走上三尺讲台,开始了我的教育生涯。 也许是因为我对乡村教育情有独钟吧。 我喜欢研究我的科目,研究我的学生,并记录我的想法。 案例获奖、公开课发表、发表论文……给了我做研究的动力。 从小项目到县级项目再到市级项目; 从项目研究的参与者到项目研究的领导者。 我利用主管学校教学的机会,带领学校语文组的老师探索“点位教学”,在全县范围内推荐。 我鼓励老师们进行小课题研究,让我们一起追寻自己的梦想。

十八年的农村学校工作经历,让我亲眼目睹了农村教育的变迁,并有幸荣获“中国好教师”、“成都市特级教师”等荣誉。 我有无数的机会离开农村,去县城、省会城市甚至更大更远的地方。 然而,作为农村教育的“守望者”,我有责任:在农村的这片麦田里,有那么多孩子在奔跑,我要防止他们摔倒,给他们指明方向……

孩子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青年教师的乡村足球梦

胡杰,汉昌学校教学主任、初中化学老师、足球队教练。 去年,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找到他,想聘请他担任一支职业球队的教练。 不用说,工资远远超过了老师。 但胡老师拒绝了。 他给我讲了他的故事——2006年,我带着教育和足球的梦想来到汉昌镇学校工作。 作为一名新教师李明 校园足球联赛,我立下誓言:“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走出农村,走出农村”。 让农村的孩子享受足球,用我的专业知识为他们开辟一条新的出路,对我来说,是我的教育梦想。

最初,我在体育课上教孩子们踢足球。 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足球,我向学校领导提出了组建足球队的想法,校长非常支持。 于是在2010年,我组建了学校第一支校园足球队,并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为孩子们组织训练。 我鼓励周边乡镇的体育老师组建足球队,开展“民间”比赛。 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我终于不用再担心到处找对手了。

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我仍然坚守初心,尽力获取有效资源,说服学校将校园足球发展为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校园足球学校之一。 2016年11月,应国家青少年足球发展慈善基金会的邀请,我们足球孩子前往江苏泰州姜堰参加“程基金会冬令营全国足球邀请赛”。 孩子们第一次离开农村,第一次离开四川。 从他们登上飞机的那一刻起,我就非常兴奋。 我期盼已久的这一天终于来了,我终于让孩子们的梦想成真了! 记得在飞机上有一个孩子反复问我:“老师,我真的可以参加国足比赛吗?我真的可以和其他地区的孩子一起踢足球吗?” 2017年7月,我们再次前往湖南长沙参加“成都基金首届全国校园足球慈善联赛”。 这两次比赛经历对于这个孩子来说是难忘的,因为他们不仅圆了自己去农村踢球的梦想,而且通过这些经历获得了知识和信心,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坚持农村教育的决心。 决心。

这就是2015年成都数字校园教师印象评选“最牛”老师、2016年四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贡献奖获得者、教育部全国农村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获得者胡杰老师。 2018年,成都优秀青年教师,2019年四川省最美乡村教师,一个怀揣乡村足球梦想,拒绝职业队高薪的年轻人。

在大邑乡村学校,这样的人和事太多了。 近日,新华社记者考察大邑乡村教育,在采访报道中写道,“大邑美丽乡村学校的出现,点亮了乡村教育”。 正是因为有这群点灯人的默默奉献,才有大邑乡村教育的蓬勃发展!

国内序列号CN51-1677/G4

国际刊号-8181

选自 | 《时代教育·实践与认识》(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学术指导)2022年9月期/专栏:以批判促建设

编辑|张敬之

这是我们为您准备的第1048次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