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田径跳跃项目,特别是跳高、三级跳远和跳远,曾是我国田径运动的主导项目。 1970年,倪志钦采用俯卧技术创造了2.29m跳高世界纪录。朱建华在1983年和1984年三次“打破”跳高世界纪录,成绩分别为2.37m、2.38m和2.39m;在男子三级跳远项目中,田兆忠在1964年以16.58m的成绩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邹振贤在1981年以17.34m的成绩刷新了国家纪录和亚洲纪录。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上,陈艳萍、邹思新分别跳出17.51m、17.31m的好成绩;男子跳远项目中,陈尊荣于1986年以8.23m刷新亚洲纪录,黄耿、劳剑峰分别于1995年和1997年刷新亚洲纪录。 2016年全运会篮球历届冠军,他以8.38m和8.40m的成绩两次“打破”亚洲纪录。辉煌只能属于过去。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男子跳高项目出现了“不是最好的、整体水平不是最高的、不能成功的、缺乏后继者”的困境。目前跳跃运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技术和科学训练方面,对运动成绩发展变化的综合研究明显不足。鉴于此,笔者以第一至九届全运会男子场地障碍成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男子场地障碍成绩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男子场地障碍成绩下滑的原因。年,以实现我国男子场地障碍成绩的目标。男子场地障碍赛的早期复兴做出了微薄的贡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第一届全运会男子田径跳跃项目的成绩(见表1)。表1 第一届至第九届全运会男子田径项目成绩(男) *收稿日期:2003年11月20日 作者简介:金宗强(1974年),男,山东泰安人,天津学院讲师北京体育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王成国(1977.),男,山东泰安人,天津体育学院硕士生。・75・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第21卷第2期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法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查询历届全运会男子跳远项目成绩。 1.2.2 统计方法采用EXCEL软件对第一届全运会我国男子田径跳远项目的运动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生成相关图表。 1.2.3比较法采用纵向比较法和横向比较法对历届全运会男子场地障碍项目的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2 历届全运会男子田径项目成绩分析 2.1 全运会与同期世界纪录各项目图像比值及系数比较 纵观第一至九届全运会(表1),最高成绩在男子跳跃项目各项目中取得的好成绩分别是:跳高2.38m、撑竿跳高5.50m、跳远8.30m、三级跳远17.26m。与目前的世界纪录(见表2)相比,各项目的差距分别为0.07m、0.64m、0.65m和1.03m。可以看到,除了跳高之外,其他项目都远远落后于世界最好成绩。
不过,2.38m的跳高成绩早在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上就由朱建华创造,近几年的成绩与之相去甚远。因此,我国男子场地障碍项目的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各项目级进系数的变化情况来看,跳高、跳远、撑竿跳高、三级跳远项目的平均级进系数分别为1.55、0.64、2.15、0.85(见表3)。表明,一季度全运会,四个项目中,撑杆跳成绩整体发展最好,跳远最差。通过四个项目的成绩级数系数的标准差可以看出,跳高的值最大,表明该项目在第一届全运会上的得分为5.34.8、4.3-3.8。 2.82.31.85.的成绩发展最不稳定,稳定性最好的项目是三级跳远。通过图2中成就累进系数变化曲线的斜率,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出上述发展趋势的特点。表2 全运会男子场地障碍项目成绩与世界纪录对比 m2.2 历届全运会最好成绩对比 从全运会各项目成绩曲线走势(图1)来看,我国的整体成绩男子场地障碍项目虽然有所发展,但发展比较缓慢,历史最好成绩并没有出现在最近的九运会上。近四届全运会(第九届),各项目成绩曲线均先升后降(除三级跳远在第九届略有回升)。这说明我国田径男子场地障碍项目近期整体呈现“下滑”趋势。
成绩曲线(图1)显示,各项目都经历了第一届至第九届全运会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高峰:男子跳高,朱建华在第五届全运会上的2.38m成绩使中国男子跳高位居全运会第一。世界;男子跳远,黄庚在第七届全运会跳远成绩8.30m,改变了中国跳远长期“低迷”的局面;三级跳远方面,我国三级跳远高手邹思鑫在第七届全运会上创下的17.26m的成绩跻身当年世界前10名。这些徽章的出现和存在,再次表明,男子场地障碍曾经是我国田径运动的主导项目之一。它将成为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田径项目新的增长点。 粒89分圈 1 历届全运会男子场地障碍项目最佳成绩变化的折圈 3 我国田径和场地障碍项目男子成绩“下滑”的原因分析3.1 选材过程中仍存在问题。从运动训练理论提出的选材、训练监控和恢复三大问题来看,选材是第一步,成功的选材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首要环节。前苏联功勋运动员富·阿拉宾认为:“如果不考虑人才选拔问题,训练就会是徒劳的”。训练理论认为,运动员在个人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条件之一是教练员的初步科学训练。选择材料。中国运动员朱建华之所以能够三度打破世界纪录,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胡鸿飞教练在运动员的选拔方式和内容上走对了一步。
十多年前,胡鸿飞教练就培养了朱建华这位跳高好手。自此,中国再也没有产生过世界级的跳高人才。虽然以朱建华的身体条件很难找到苗子,但十几年不找到这么好的球员也不可能。因此,对待苗木要站在更高的位置进行科学选育。第21卷 金宗强等:从全运会成绩看我国田径男子跳跃项目的发展2^1.睡在被子里》-'--- 0.- --跳高(-):△.一一输入-_.一捧极髓高--0-·一元三量;曲线表3历届全运会男子跳高项目成绩进步系数统计表注:进步系数=(当前成绩-以往成绩)/以往成绩×100 3.2 教练员理论水平低,不存在高水平教练员 现代体育训练实践告诉我们,教练员不会有高水平运动员。必须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努力创新训练理论和方法。目前全运会篮球历届冠军,我国的跳跃运动还处于较低水平,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也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培训,但主要原因是我们在培训方式上创新不够。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教练胡鸿飞深入分析后仰式跳高的特点,创立了一种以速度为基础的方法。核心培养模式和技术模式。经过朱建华的刻苦训练,为中国跳高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因此,可以说,我国场地障碍运动成功创造往日辉煌的法宝就是训练中的不断创新,勇于与一切自满和僵化作斗争,勇于冲破一些陈旧的束缚。理论,从而获得成功。 3.3缺乏先进的跳跃运动员群体,后备力量不足。我国的跳跃运动曾多次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但当时只是个人运动员,没有形成高水平的运动员群体。一旦个别顶尖球员受伤或退役,就会导致运动水平大幅下降。例如,1986年邹振贤退役后,他的全国锦标赛成绩仅为16.02m,不仅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去甚远,而且对于一般国际水平也不够。第七届全运会上,邹思鑫17.26m的精彩成绩给人们带来了一阵惊喜。最终,由于他单打独斗,很难形成“万花争春”的局面。此外,后备力量不足也制约了我国跳跃运动成绩的提高。由于篮球、足球等运动的职业化发展,田径项目成功率低,经济效益差。因此,近年来,愿意让孩子从事田径训练的家长越来越少,而一些在训练的运动员也在“职业化”浪潮中转行了一批中国运动员,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的是本来就低迷的田径运动,也阻碍了男子田径跳跃运动“复兴”的步伐。 3.4跳跃运动基础理论研究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田径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无法支撑训练实践的需要。当我国的跳跃运动最辉煌的时候,我们只把它当作经验,没有及时建立完整的训练理论体系,导致了今后训练的盲目性。
表现在对赛事性质缺乏深刻认识、训练内容陈旧、训练方法不够专业化、训练过程缺乏有效的系统监控等,势必严重影响男子跳高水平的提高。事件。 3.5 对运动员训练中的共性问题和个体问题认识不足 共性问题是人们在训练中普遍认识到的,如跳远的完整技术包括助场、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然而,不同的运动员在各个技术方面的表现却有很大差异,因为每个运动员在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素质、性格、气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即不同的“个性”特征)。在个性化训练日益凸显的今天,优秀教练员的优势就在于善于洞察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能够扬长避短全运会篮球历届冠军,包容一切,形成独特的个人技术风格。经过反复训练,他能在比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出色的运动表现。比如,邹震进队时,技术并不完善,一些技术环节不规范。他的力量和特殊的跳跃能力并不强,但速度、灵活性和协调能力都比较强。面对当时世界范围内关于“跳高”还是“平跳”技术是否先进的争论,田兆忠教练根据邹振贤的个人条件,经过分析比较,确立了充分发挥的思路速度快、踩踏幅度大、摆动幅度大的技术风格。这种技术风格不仅能够充分发挥邹振贤的个人优势,而且符合现代三级跳远注重速度的潮流。此举对保证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又如,胡鸿飞教练根据朱建华速度快、弹跳力好的特点,设计了快速接近、快速起跳、快速传杆的“三快”后仰跳高技术,事实证明,非常有效。 4 振兴我国田径男子跳跃运动的建议 4.1 注重人才选拔和青少年人才培养。培养年轻人才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要联合国家队和少年体校教练员,共同制定青少年人才培养的训练计划;国家队教练可以在未成年体校担任教练员,未成年体校的运动员也可以定期到国家队参加训练,或者国家队教练可以定期到未成年体校进行训练。检查训练情况,向未成年体校教练“请教”。解决培训中的具体问题。当运动员表现出色并获得奖牌时,不仅是运动员,教练员,包括初级体校教练员也应该得到奖励,以充分体现其自身价值。 4.2不断提高教练员水平。不断提高教练员的水平和能力,是解决我国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国田径运动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