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内怎么打篮球?
他是中国现行体育体制下探索市场化走得最远、走得最好的人。
他称自己是“一个为中国篮球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人”。在中国做官很难成为个人英雄。李元伟的成功当然得益于平台的优势和篮球的全球环境。他的经历甚至对失败的反思对于一切体育运动的进步都有借鉴意义。
本报记者/唐磊
日前,姚明表示将考虑退出篮球生涯的言论引起各方高度关注。这位中国篮球的标志性人物后来澄清称,这是媒体断章取义,他只是做了一个假设——“如果我们下赛季还不能完全恢复的话。”与这样的风潮相反,一位彻底改变中国职业篮球轨迹的前辈所著的《李元伟的篮球之路》早前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一年半前,中国篮球管理中心主任李元伟在任职五年后,因年龄原因悄然退役,留下了探索中国体育职业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也留下了毫不掩饰的不甘和不甘。未实现的野心。 18个月后,这位前中心主任写下了37万字的官员生涯自传总结。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体育官员中对他职业生涯最彻底、最坦诚的分析。
与上任时积极配合媒体不同的是,这次李元伟几乎谢绝了所有采访。他希望有兴趣的人从书中了解他对中国篮球的贡献。
出于信任和认可,李元伟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近七个小时的采访。他表示希望能把一切都谈清楚,以后不要再评论篮球了。
在经济低迷时期上任
2003年到2008年,CBA从无到有,蒸蒸日上。这是中国篮球真正职业化的开始。
中国男篮联赛于1995年开始职业化改革,与足球联赛一起成为中国体育职业化改革的先行者。但在全国体育体系背景下,两个职业联赛都存在共同问题:市场开拓深度不足、运营不规范;俱乐部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团队建设;为了迎合国家队的备战,联赛常常无法正常运转。继续等等。
2002年,中国男足获得韩国、日本世界杯参赛权。全国各界都为这一突破欢呼雀跃,一切问题都暂时被掩盖了。
中国男篮连连失利。 2002年釜山亚运会,他们被韩国队逆转,丢掉金牌。他们在世锦赛上仅获得第十二名。随着王治郅和姚明去美国打球,联赛的热闹性下降,联赛和俱乐部的职业化改革陷入停滞。 “王治郅未能回归”让篮管中心更加苦恼。
在亚运会总结会上,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公开批评了篮球管理中心的工作。
体育总局想到了从总局调到体育司的李元伟。在物质科学研究所的三年里,李元伟把这个几乎被遗忘的机构变成了国家重点科研单位,年科研经费从700万元增加到2100万元。另外,李元伟是篮球专业的。他从1997年开始参与篮球管理中心的组建,一直担任篮球管理中心副主任,直到2000年5月,他对情况很熟悉。
“我很清楚,工作五年就退休了,而且我只工作前三年,后两年准备奥运会。那我为什么要抓紧时间呢?”我设定的目标是:一年内迅速打开局面。”当时55岁的李元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希望在我领导下的篮球管理中心的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顺利、从容’,可以走另一条路。”
李元伟知道,国家体育总局让他重返篮球管理中心的目的是带领中国男女篮球国家队在2004年和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同时改变现状。联赛逐渐被观众抛弃的局面。
但联赛改革的前提是国家体制下的国家队备战不能碰,更不能进入某些禁区,哪怕突破就意味着体育真正的职业化。
处处都是限制,但李元伟和他带领的球队依然决心打造全新的CBA联赛。他认为这应该在几年前就完成。
为了市场放下尊严
花费500万元宣传赛事,新赛季总成本预算接近3400万元。李元伟不好意思地问严晓明:“这个钱非得花吗?”颜回答说:“不花钱也可以,但是花了这个钱,就能有更多的钱进来。”这是2004年10月新赛季实施的。赞助费不到2400万元。根据当时的财务数据,联赛已连续两个赛季亏损,金额达1500万元。
严晓明现任中国篮球协会全资子公司中国篮球公司总经理。 2004年,他的前任被李元伟解雇。
2003年6月,李元伟出任篮球管理中心主任时,每个赛季的运营费用只能靠出售联赛冠军来维持。几乎所有国际知名品牌都退出了联赛赞助商的行列,脚气解决方案甚至出现在场边的广告牌上。广告。
严晓明并非篮球管理中心的人。此前,他曾担任辽宁俱乐部总经理八年。被李元伟任命为这个职务,在当时引起了内部轰动。中国篮球公司一直是篮球管理中心的自产自销单位。让一个外人掌控总经理的位置是不可想象的。李元伟喜欢的是严晓明对俱乐部和联赛很了解。他希望用自己的“外脑”弥补篮球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在某些专业领域的短板。
严晓明等“外脑”建议开一个大型招商会,为联赛招揽赞助——打扮自己,邀请买家来看——这在当时的国内体育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大多数都是等待赞助商自己上门,或者有投资集团等部门向客户进行宣传。
为了改变篮球联赛在商人心目中的低端形象,“外脑”提出了新的联赛计划,以品牌建设为核心,服务于球迷、媒体、赞助商。游戏理念得到了一致认可。 “从NBA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对于中国篮球来说,这在当时是一个革命性的事情。你们联盟的主要目标是谁,你们如何对待球迷和媒体?这些其实都是李元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以前我们不明白。经过这几个赛季的实施,从篮协到俱乐部,大家的想法都变了。 ”
新竞赛办法提出:实行南北分区;比赛场数增加到317场,比上赛季(2003-2004年)增加155场,增加了95%。
不过,篮球管理中心内部的很多人一开始并不认同。他们认为,比赛次数太多,运动员体力跟不上,频繁比赛的交通问题也无法解决。讨论会上,“外脑”与篮球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争论激烈,差点打起来。
争议的另一个重要背景是,大家都觉得自己成了制定计划的“外脑”,而自己成了执行者。
“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规划工作,我必须给每个人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改革的意义,我感到很累。”李元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告诉大家,我不能被解雇,我只能拉着你们前进。”
2004-2005赛季,俱乐部首次被说服,从每场比赛的最佳门票中获得200张免费门票,以回报赞助商。联赛取消升降级,战略合作伙伴更换冠名赞助商,联赛有了象征性的荣誉。定制奖杯和冠军钻戒...
本赛季,联盟的业务发展并不理想,仍然缺钱。然而,这个赛季慢慢开始变得更好。决赛期间,黑市门票售价高达3500元,成为抢手货。
脚踏实地 怀揣理想
2003年9月,刚刚上任的李元伟邀请篮球管理中心外的4人成立“篮球专业运营研究小组”韩国职业篮球联赛,研究联赛的定位、目标和行动计划,并聘请了专业顾问公司策划联赛。之所以聘请“外脑”,更重要的是李元伟担心大家长期呆在内部,对联赛缺乏清晰的认识,缺乏改革的敏感度和活力。
调研后韩国职业篮球联赛,李元伟主持起草了《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十年改革发展规划》(兼“北极星计划”)。 “为大家提供职业联赛未来的愿景和蓝图,告诉大家怎么做,用响亮的口号吸引整个篮球界的关注。”李元伟解释了为什么他将这个计划命名为在黑夜中指引方向的“北极星”。
“北极星计划”被外界视为以联赛改革为先导的全面振兴中国篮球的战略。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改革和发展的行动计划,也是李元伟的施政议程。
经过篮管中心内部多轮征求意见并修改为文件后,李元伟一反常态,没有将如此重要的“北极星计划”上报国家体育总局,也没有以形式下发篮球管理中心内的正式文件。由于涉及到目前国内体育管理体制下的一些“先进”提法,李元伟并不确定国家体育总局的态度。从经验来看,如果举报被举报,总局不会表态、不会处理,势必影响改革进度。如果总局否定这个计划,改革就无从谈起。
在国内体育组织管理体系中,国家体育总局与体育项目管理中心一直是联络关系,并非单独管控。除了在某些大型比赛之前,例如奥运会、世锦赛之前,总局领导会强调督促国家队的备战工作外,各中心通常都留有较大的自由度。
经过体育学院三年的改革实验,李元伟对这个空间有了透彻的认识。
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机关报《中国体育报》长篇报道了“北极星计划”的内容,还报道了李元伟在东莞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打开封闭的局面”。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发展篮球产业。”
国家体育总局未提出异议。
经过“试运行”,2005-2006赛季,全国男篮甲A联赛正式更名为CBA联赛,稳步步入李彦宏设想的改革轨道。其中,CBA联赛取消升降级,实行准入制,这被认为是职业篮球与竞技篮球的根本区别。
篮球管理中心为俱乐部设定了三年期限,每年进行评估评分,督促俱乐部向职业目标靠拢。
“设计必须是理想的,同时又要面对现实。如果我没有这个特点,我就坐不到这个位置。”李元伟总结了他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他说:“如果不能直接走,我就绕道走。我别无选择,只能想想我到底能走多远。虽然我很理想,但我必须脚踏实地。”
体制下的“职业化”困境
“北极星计划”第二阶段(2009年-2011年),计划成立赛事公司,引入资本,实行股份制运营。将职业联赛从中国篮协和篮管中心拆分出来,是真正职业联赛的条件之一,但这也是目前体育部门所有权所不允许的。
十多年前,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前身)就提出了体育项目“社会化、产业化”的改革方向,将体育管理部门与政府分开。各个体育管理中心相继成立,是向体育协会实体转型的一种形式,但两个牌子一个部门,中心成立已久,本质没有改变。一旦具体化,各体育管理中心将不再是政府直属机构,不少领导将被“掏空”。改革涉及非常现实的权力和利益。
前段时间,足球管理中心主任韦迪提出成立独立公司来运营联赛。不过,韦迪的话尚未得到体育总局的公开支持。更令人反感的是,李元伟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就提出了此事。
“我知道这不现实,当时备战奥运会是从总局到中心的压倒性任务,怎么可能成立一家股份制资本运营赛事管理公司。”李元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但我认为这是一个趋势,所以我会先在内部做好准备。”
2008年之前,大多数人认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转型将加速。但在夺得51枚金牌之后,中国体育并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迅速向大众体育和职业体育转型。职业联赛被认为是与国家体系追求金牌的对立面,联赛真正的职业化改革很难实现。
直到2008年,篮球管理中心还在尝试运作基金、成立联赛公司、引入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革。当时,NBA中国和摩根大通都表达了兴趣。
“方案是完全可行的,但外部环境不具备。尽可能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推进专业化,然后随着整个国家行政体制的改革而行动。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前期准备。”李元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的改革设计是在制度架构内运作的,虽然目前还没有办法突破,但我也很幸运,我把自己定位为中国篮球未来发展的基础。”那个做好准备的人。”
国家队的成败
2006年8月7日,李元伟接到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的电话。总局领导亲自打电话的情况并不多见。李元伟知道,领导已经下了决心。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指示,2006-2007赛季CBA赛季缩短28天,取消南北分区赛制。所有的让步都是为了让国家队备战奥运会。
在李元伟看来,国家队和联赛一样重要。 2007年,国家队总共花费约1800万元,其中总局拨款500万元,其余来自联赛。国家队的良好表现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为这个项目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他一直按照自己的愿景和节奏主持篮球管理中心:改革联赛、管理国家队。他认为这是他的职责,“我的意思是我会处理好这件事,尽量不给总署添麻烦。我会全力以赴尽我的职责,把这件事做好。其实,这是亦是如此。”李元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说,“我一心一意维护篮球运动的稳定发展,处理突发事件,没有让领导担心,矛盾也没有交出去,我是来处理的”他们。”
但在国家体制下,面对金牌战略,世界大赛的成绩往往成为总局领导考察中央干部的唯一标准,而联赛改革只是锦上添花。
“我的弱点是,我不是特别善于与领导沟通,很少向别人汇报或互动。如果领导信任我,放手,我可以做很多事情。”李元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曾有人向李元伟建议,每年夏天姚明回国时,应该带着这件国宝请总局领导吃饭韩国职业篮球联赛,保持联系。但李元威却觉得自己平时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没有那么空闲的时间。而且,总局领导也很忙。只是没有认真对待而已。
2006年世锦赛前,在总局汇报工作时,交流中,李元伟意识到总局领导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但为时已晚。
2006年世锦赛,中国男篮排名第15位,中国女篮排名第12位。两支国家队在外教尤努斯和马赫的带领下取得了进步,但世锦赛上的糟糕表现让体育总局和球迷担心中国男女篮无法完成自己的目标。北京奥运会任务。一些人开始质疑外教。能力。总局领导曾在一次会议上亲自批评李元伟的“团本”是“错误的”,至少是“有问题的”。
对于极力主张引进外教的李元伟来说,总局领导的质疑和不佳的成绩让他内忧外患。他觉得领导不理解他,他感到很委屈。
李元伟一度想过辞职。他向体育总局领导汇报,聘请外教是正确的道路,他愿意承担失败的责任。
最终,体育总局接受了李元伟的建议,尤努斯和马赫双双率队在2006年底通过了亚运会检查并最终留队。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进入八强,女篮获得第四名。
2009年1月19日,在李元伟退休欢送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宣读了对李元伟工作的评价:李元伟懂得市场规律;具有强烈的突破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掌控全局的能力;并圆满完成了国家队比赛任务……
李元伟认为,体育总局的评价是公正的。他向工作人员要了蔡振华的演讲稿留作纪念。
“我已经尽力了”
37万字的《李元伟的篮球之旅》是一次难得的官员对体育体制的改革探索之旅。他将其视为“他为中国篮球发展做出的最后贡献”。而如果每一位官员卸任后都能诚实地说“我尽力了”,那么中国体育的变化将远远不止于此。
退休后,李元伟用了九个月的时间戒了三十年的烟。一年半前,原篮球管理中心主任李元伟离开了他不得不时刻操心的篮球运动,退出了公众的视野。
《李元伟的篮球之旅》出版后,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每当谈到CBA联赛和中国篮球的现状时,李元伟总是显得很失望。随后,他凝视着窗外良久。
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
李元伟有剪报纸的习惯。书中的许多事件都被详细描述,以至于该书一出版,被认为“爆炸”的章节就成为最受关注的部分。但这完全背离了李元伟写书的初衷。
中国新闻周刊:您在书中重构了当时的很多敏感事件。很多人以为你是在爆料。你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李元伟:我尽量客观、真实,我对我写的东西负责。我实际上在这本书里隐藏了一些东西。我不想今天给人们带来很多不便和混乱。毕竟我是篮球管理中心主任,很多人都会关心我的评价。此外,我不希望人们拘泥于这些细节。希望人们读完本书的全部内容,思考它发生的过程、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和启示。
中国新闻周刊:既要还原事实真相,不给当事人添麻烦,又要让读者能够理解。如何把握这个平衡呢?
李元伟:我要对得起历史,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一开始也写过,任何自传体作品都无法避免主观成分和自己的立场。
我比较注重“三个素质”。第一,真实性。这是传记作品的关键;第二,可读性。这是因为沟通的问题,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困难的;第三,思想性质。我不想让它成为一本吸引大家看八卦的故事书。我想把我的思考和现阶段的集体智慧都投入其中。
中国新闻周刊:您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李元伟:回想过去的五年,我以为自己做了很多事情,但仔细一看,我还没有来得及完成更多的事情。但我认为这是不寻常的五年,不是平静的五年,至少不是平庸的五年。我的这段经历是中国篮球发展的一次探索、实践和创新。大家都认为非常有价值。我把它写下来分享给大家,作为以后篮球发展的参考。
我认为这是我为中国篮球发展做出的最后贡献。
中国新闻周刊:最后?您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李元伟:最后一次了。我再也不会说任何评判的话了。我的社交活动很多,但我不再参加篮球了。因为两个原因,第一是不同道路的人不应该一起工作;第二是不同道路的人不应该一起工作。二是因为观念差异巨大,我去会给很多人带来不便。
中国新闻周刊:您邀请了篮球管理中心以外的很多人来研究起草“北极星计划”。这是否会使计划中的某些内容过于理想化?
李元伟:会有理想化的因素。理想化并不是坏事。我很欣赏有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们有理想,不满足于现状,希望事情变得更好。所以他们的想法对于管理者来说非常有价值。能否成为现实,取决于管理者的水平。
我执掌中国篮协的五年里,很多想法不是我自己的,而是别人的见解。我只是关注它们,吸收它们,组织人们示范它们,并将它们变成现实。
篮球是一项民族事业。必须借助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团结大多数人的意见,才能把工作做好。
中国新闻周刊:书中写到,您上任五年后的联赛改革延续了1999年全国篮球工作会议报告的思路。如果另一个人效仿这个想法,会有效果吗?
李元伟:如果不是我,别人按照这个想法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1999年,报告出来后,大家都同意,但没有人付诸行动。当时篮协的领导层没有危机感,没有紧迫感,更没有改革整个联盟的勇气和决心。他们只满足于修补局部问题。这是联赛发展缓慢、步履蹒跚的根本原因。
报告的核心思想来自时任篮球管理中心副主任徐川。我认为是对的,所以从2003年开始的五年联赛改革就是这个理念和目标的落实。
我最羡慕的就是NBA总裁
7月24日,在姚明组织的慈善活动上,戴孟德董事长何文向姚明赠送了一枚至尊钻戒。这是戴孟德因退出新赛季赞助而授予中国篮球界的最后一枚戒指。 。当天李元伟也在场。这是他最近的篮球比赛。何文曾是李元伟最亲密的合作者之一。戴孟德为CBA联赛打造的奖杯、为总冠军球员定制的钻戒,一直是荣誉的象征。
在新任篮球管理中心主任辛兰成“七上八下”拒绝李元伟的政策后,新的中国篮球发展规划迟迟没有发布。赞助商离开了,俱乐部、球迷、媒体也失去了未来的目标。 “谢亚龙谢天谢地,信神鬼信兰城”的笑话一年前就流传开来。篮球已经和足球一样,成为嘲笑的对象。
中国新闻周刊:您一上任就开始处理王治郅的事情。你本来可以避免这个大麻烦的。为什么你一上任就处理这个棘手问题?
李元伟:这和我的性格有关。我不是那种保证事情安全的人,也不是一名和平官员。我认为这件事对于王治郅本人、中国职业篮球乃至整个运动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是篮球界之外的声音,大家都有所期待。我们也认识王治郅这个人。他很单纯,不是那种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一切的人。
中国新闻周刊:你的任期是五年。您一直强调,未来两年要备战奥运会,改革只能用三年时间。这一时期,多项改革措施同时出台。篮球界一直在适应新的措施。急于求成会不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李元伟:改革中我们需要不断调整。每个人都相信,必须做出改变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出台的措施也经过了联赛委员会的讨论。在修改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我们来进行调整。
中国新闻周刊:当时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中国篮球制定的发展规划可能会落空?由于2008年后国内体育环境没有改变,联赛职业的真正改革无法进行。或者你的继任者可能不认可你的计划。
李元伟:我希望的一个结果就是在工作的基础上能够更加努力。为什么我这么重视热身、粉丝反馈、危机事件处理?我希望篮球有一个非常好的外部环境。近两年来,说到CBA联赛,是一个健康、积极的联赛。现在我们回到了过去,CBA联盟办公室也被废除了,没有独立的组织来研究CBA联盟!联盟是领导者。如果您不将其放在应该的位置,则可以说是进度还是回归。
我预测,在北京奥运会之后,整个运动的转变将加速,它应该转移到大众共同参加专业运动的阶段。现在事实并没有想象。
《中国新闻周刊》:您是否觉得在过去五年中现有系统中,您可以做的工作达到了极致?
李: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在这个系统下,我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 如何开始专业联盟。我最羡慕大卫·斯特恩(NBA总统)。他只关心联盟。他有市场。我没有市场,但我仍然必须这样做。我仍在中间,我必须处理我必须处理的一切。
我认为我做对了,我看到了结果。这让我非常高兴。
《中国新闻周刊》:在过去五年中,您有任何遗憾吗?
李·尤恩维(Li ):所谓的遗憾是我认为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应该做得更好。这取决于主观和客观原因。主观上,如果我现在可以再做一次,我会做得更好。客观上,这是对一般环境的限制。
我知道它可以走多远
《中国新闻周刊》:篮球联盟的改革是否可以被视为系统的突破?还是这些系统允许这些系统?
李·尤恩维(Li ):我认为这不是一个突破。当一般环境改变时,仍然需要实现真正的突破。如果没有变化,将需要特殊政策。
《中国新闻周刊》:通用政府的领导人是否对您的联盟改革有任何关注?例如,Li ,您只能做什么,或者您希望实现什么?
Li :他们根本没有参与,他们根本不会指示您这样做。如果他们有我的精神来做到这一点,那么体育运动将会更好。
《中国新闻周刊》:在书中写的是,您尚未找到系统内部生存和系统外部发展的答案。您只尊重规则并执行此操作。这是否意味着正是这个系统使您限制您并限制您?
Li :是的。我也或多或少地以独特的方式处理事情,例如我如何处理奥林匹克运动员,不让太阳Yue去国家青年队为比赛做准备。我要求全国各地的国际象棋游戏。
但是我当时认为奥运会之后需要改变。对运动的功能价值的理解必须与时代的步伐保持同步并做出选择。
可以说,从计划中的经济体系中诞生的体育管理系统多年来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我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可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做到的。我试图做我认为正确的事情 - 这就是我想说的,这就是我所做的。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您没有在奥运会之后退休,您会怎么做?
李:如果我在这里,我将继续雇用外国老师。我不会让郭西安(Guo )轻易接管。他非常有前途,但他还没有准备好取得成功。一项重大决定是轻率地做出的,导致了如此负面的后果。它不仅使中国男子篮球队处于屈辱的位置,而且还延迟了郭西安格(Guo )。
CBA联盟的市场探索处于关键时刻。如果继续下去,它可能是稳定的。我们正在追求的是一种以职业篮球为先驱者振兴和发展整个中国篮球的策略,我们正在遵循与经济和社会积极互动的道路。最终的目标是使篮球成为中国第一运动。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您仍然需要在篮球界担任职位,您是否愿意走出去?
李:会吗?决不!这不会发生。
您还可以看到当前情况,因此您的假设不存在。我已经努力了很多年了。退休后,我将为自己留出一些时间。 (实习生Guo 和Gao Shan也为这篇文章做出了贡献)